分享
李想的经营理念 |【亿万笔记】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李想的经营理念 |【亿万笔记】
🔗 原文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VYcxn18...
⏰ 剪存时间:2023-03-07 14:51:10 (UTC+8)
✂️ 本文档由
飞书剪存
一键生成
陆三金 亿万创业营
2023-03-07 11:53 发表于 北京
3月2日,在中美两端,汽车行业有两场活动在前后脚进行,一场是特斯拉的投资者日,一场是理想汽车的春季媒体沟通会。
伊隆-马斯克从地球能源现状出发,思考地球的能源转型之路;
李想则是从自身出发,分享了理想汽车怎么更有效率地面对竞争。
一个是宏伟蓝图、解放思想,一个是脚踏实地、日拱一卒。
一个疯狂至极,一个务实至极。
幸运的是,经纬创投亿万创业营五期的第二模块,60多位CEO同学已经提前在理想汽车现场,听了李想的这次分享。彼时,我们是以学习的心态,去学习一家先进的公司、一个明星级的CEO、一个迭代有力的团队,是如何思考与实践的。虽然多数到场公司并不从事新能源、汽车相关业务,但这种从行业的底层需求和技术迭代开始推演,最终在经营理念、品牌、产品层面去进行实现的方式和能力,是我们都可以去学习,以及值得借鉴的。
在理想汽车3月2日的春季媒体沟通会后,相关分享被广泛报道,我们摘取了建约车评报道全文转发,供经纬亿万的同学们复习,供各位创业者阅读,供大家对照印鉴。 以下,Enjoy:
1
如何思考能源?
李想的分享也从宏大叙事展开,
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,而智能电动车是为数不多汇集这两个领域的产业,
李想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机会,因而在2015年选择了创业。
从能源角度来看,李想认为能源作为支柱产业,一定是由政府主导,同时也要考虑用户的需求,企业的创新要围绕这两方面来进行。
从用户的角度而言,能源的需求其实是三个层面,分别是能源获取的便利性、用户能源获取的成本、舒适环保零污染。
其中,能源获取便利性很好理解,任何家中有充电桩的纯电车主在城市场景下都不会感到焦虑;能源获取成本又包含了产品本身的成本以及使用成本;第三点可以理解为纯电在静止场景、拥堵场景下的优势,安静、舒适。
从政府的角度,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、能源供给的安全、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追求,都是政府的核心诉求。
回到车企的角度,怎么在上述背景下做创新?李想回顾了理想ONE刚开始立项时,要解决两个主要挑战。
1、充电难,相对于传统燃油车,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去接受一个更差的补能水平,理想的思考是如何从完全替代燃油车的角度去解决补能的问题。
2、电池成本高,因为电池是由贵金属的大宗商品组成,会面临周期性波动的问题,当需求急剧爆发时,电池就会变得越来越贵,当今年一二月份,消费者在头部车企大幅降价的影响下处于观望态度时,碳酸锂的价格就明显的下降。
李想认为有三条路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:
1.
第一条路径,换电方案。换电的补能体验可以无限接近于加油;也可以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,并减少用户对电池残值的焦虑。但换电要建换电站、要准备更多的电池,也要承担电池价格波动的风险,当时理想的钱并不多,希望通过产品端去解决问题,而不是依赖于服务端,这也就有了增程方案。
2.
第二条路径,增程方案。但当理想开始启动增程技术时,主流的增程、PHEV普遍只有50-60公里的纯电续航,理想当时做了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做大电池,40度起,保证200公里以上的CLTC续航,可以真正做到城市用电、长途用油。
3.
第三条路径,高压快充。这关系到理想将要推出的纯电产品,因此,李想介绍了他的思路。
目前,绝大多数的充电企业都不赚钱,是由于其核心商业模式和饭店的翻台率很像:如果单桩能做到日均6到7次充电,基本上就收支平衡,如果做到10单,单桩充电桩的盈利状况会好于加油站,但如今普遍只能做到2到3单。
另外,由于目前普遍的充电功率不高,造成用户需要付出大量的等待成本,也造成了用户充电时会离车,进一步让翻台率恶化。理想汽车测算,如果能够把平均充电时间缩短到20分钟,用户就不会离车;如果缩短到10分钟,用户体验基本上和加油接近。
而要解决上述问题,核心在于高压平台和碳化硅,
这将不仅可以解决充电速度的问题,再配合上风阻系数优化,也可以降低电池的用量。例如,目前销售最好的一款中大型SUV大概是100度电,做到600公里的续航,但其实用800V高压平台配合更好的风阻系数以及碳化硅和整体效率的优化,大概80度电就可以做到同样的续航里程,而且车辆也会更轻,这样也可以减少铝的使用,成本将下降3到4万元。
李想预告称,到时候大家看到我们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,大概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价格,这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,因为今天大家都认为800V碳化硅是一个更贵的价格,其实不是,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成本。
同时,理想也是把充电桩当成产品来做,而不是服务,
李想说,如果我们提供4C,但是没有4C的完善充电网络,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买了一部4G手机,但还仅有2G网络,所以我们认为它属于产品本身的事情,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们铺设充电桩的速度和决心,因为背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。
此外,关于做纯电、做20-30万的市场,李想认为规模是关键,没有足够的规模效应之前进入这些领域是比较冒险的。
2
如何思考智能?
李想在2023年开年全员信中明确表示,
理想汽车希望在2030年之时,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。
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,李想本次也给出了他的思考,这和他想要改造物理世界的意愿相关。
李想回顾之前做汽车之家时,基本上所有产品都成功了,但唯一一个失败的,且失败得一塌糊涂的就是汽车电商。不仅汽车之家在电商方面失败了,包括易车、淘宝和京东,以及当时好多汽车电商创业公司同行和二手车电商也全失败了。不只国内的品牌,国外的Carvana、True CAR也都没有成功。
李想后来在反思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:汽车电商整个业务链条中90%,甚至95%是发生在线下的,在整个线下的仓储、库存、物流、交付的体验环节,我们当时没有做任何的改造,整个成本甚至比传统的汽车经销商还要高,我们只是在线上多花了5000到15000块钱的CPS成本,剩下的什么都没改造。也就是说,在整个的拿钱衡量效率和商业的链条里面,我们除了多花了一部分钱之外,剩下什么价值都没创造。
更进一步思考,这其实是软件1.0的限制,软件1.0怎么定义?就是人类自己来制定规则,人类自己来编程,然后编完程序给人类自己使用,无论是互联网、APP、或其他终端,都是一个相同的原理,主要核心就是运行在一个数字世界,但是物理世界发生的一切我们改变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