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李想给创业者的建议:把握住节奏,是成功的核心能力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李想给创业者的建议:把握住节奏,是成功的核心能力
🔗 原文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gWklHXeV...
⏰ 剪存时间:2023-11-11 11:04:27 (UTC+8)
✂️ 本文档由
飞书剪存
一键生成
原创 李想 笔记侠
2022-01-20 21:29 发表于
收录于合集 #精益创业 16个
精益创业
笔记君说:
就在4天前(2022年1月16日),理想汽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李想突然在微博更新总结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和心得。而这背后的原因,来源于一条微博“某车网要加入新势力造车大军的采访”。
李想对此微博转发并评论:“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,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能的创业者,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,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。创业的本质是:有节奏有耐心地长期成长。”
之后,李想特别撰写长文《节奏把控对于创业的重要性》,总结分享理想汽车6周年完成10万车辆交付的感悟和心得。
作为连续创业者,他强调,节奏把控好是对创业者和一号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,并称这一轮造车失败最惨的创业者,往往是上来就想做从10-100 的阶段。
以下根据李想最新的微博内容以及过往分享,与你分享~
一、节奏把控,对创业成功率非常重要
要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,创始人对创业节奏的把控非常重要。这个节奏不是带节奏,而是不同阶段的规律和把控。我们大致可以把创业分成三个大的阶段:从0-1的验证期;从1-10的成长期;从10-100的成熟期。
这三个阶段对于能力和资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,能力、资源与阶段错配,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,节奏把控好是对于创业者和一号位最核心的一个能力要求。
从0-1的验证期
验证期标志性的特征是,从零开始到你能够吃到你所在的细分领域3%以上的市场 份 额,你具备一个显著的特长,能够成为行业的天花板。
在这个阶段,企业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的,主要是和自身的成长速度在竞争,因为领先者根本不会把你放在视野里。 比如我们三家
(蔚来、小鹏、理想)
2021年都做到9万多辆,其实在中国乘用车行业领先者那里,这个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
这个阶段,对于企业而言,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,这个特长容易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,但是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。
比如特斯拉早期的三电系统能力,比如蔚来汽车的用户服务能力,比如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,比如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,比如汽车之家早期的汽车产品库能力。虽然很小,但是有巨大的用户价值,而且可以做到在这个特长下的行业天花板。
这个阶段,对于管理者而言,最重要的同样是发挥自己的特长,尤其是专家型的能力特长,每一个管理者必须深入到业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去,抓大不放小。
这个阶段,企业的综合管理者越少越好,每一个管理者最好都是自己领域的技术专家或业务专家。
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者,特长并不是打开什么任督二脉,而是扎扎实实的投入,集中一个火力点,十倍于他人的人才和资源的投入,没有任何捷径可走。
如果你的兜里有一分钱,你的招聘里能多一个人,就把这些钱和人投入到企业的特长和对应的专家上去。
你的钱、你的人、你的特长必须是诚实一致的,脑子里想的,嘴巴里说的,实际在干的,金钱投入的,都是一致的。千万不要搞什么试一试,
要么全力以赴做成,要么早点去死。
我个人认为我们造车三傻
(指蔚来、小鹏、理想)
是2021年完成了从0-1的验证期,大家各自在自己细分市场吃到了3%左右的市场份额,比如理想汽车在25-50万元的乘用车里吃到了3%,也成为了家庭用户特点最鲜明的中大型SUV销量的第一名,验证了面向这个用户群的产品力。
特斯拉是通过Model S和ModelX验证了从0-1阶段
(Roadster是0.1的三电验证阶段)
,并用Model 3和Model Y迈向从1-10的阶段。
特斯拉的从0-1阶段创立了三电系统的行业天花板,并把电动车和特斯拉几乎画上了等号。从1-10阶段才开始搞自动驾驶的,Elon(埃隆·马斯克)作为连续创业者,节奏把控能力几乎无敌。
中国过去的六七年,智能电动车的创业者很多,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,三个互联网的外行成为了新势力里销量跑在前面的,而不是那些传统汽车行业的高管创业者,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、何小鹏、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,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。
这一轮失败的最惨的创业者往往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,他们大多上来就想做从10-100的阶段,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
没有苹果的命(人和资源),得了苹果的病(胡乱招人和花钱)。
很多行业领先者在行业转型和技术转型的时候之所以不成功,也是因为不愿意再干从0-1的阶段,这是大企业转型失败的根源所在,也是后来者和新势力们的机会所在,任何企业面向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都不可能跳过从0-1的阶段。
✅
总结一下:从0-1这个阶段企业的特长是最重要的,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,并以3%细分市场的获取为目标去快速成长和验证。
从0-1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,据统计,96%以上的创业企业都会在从0-1的阶段就结束了,最近几年这个失败比率我认为会更高。
对于创业一号位而言,如何抵挡住各种诱惑,如何不被竞争、舆论、股东等外部因素带偏节奏,包括面对巨大压力和企业生死的时刻,仍然能够坚持和不放弃,心力强大是很关键的。